top of page
KS_logo_h_t.PNG

西藏傳奇
格薩爾王

021_kge_hero.png
嶺國的傳說
 

格薩爾王(約西元1038-1119年)是傳說中的藏族英雄,出生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。後世尊稱他為嶺國格薩爾王。傳說格薩爾王也是蓮花生大士的化身,象徵他的智慧、慈悲和力量。

格薩爾王的傳奇從這裡開始

格薩爾史詩第二章

觀世音菩薩在牛尾洲傳授教誨:羅剎王與受色究竟天庇佑的神子。

022_kge_content_image_1.png

牛尾洲位於南瞻部洲的北方,是羅剎族居住的地方。牛尾洲蓮花光無量宮中的大樂自生殿堂莊嚴肅穆,令人敬畏,以至於閻羅王都懼怕它,梵天神都退避三舍,魔王畢那夜迦都避之不及。普通人根本無法也不敢接近這個地方。然而,為了將眾生從苦海中拯救出來,觀世音菩薩決定冒險進入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地方。他隱藏了自己的真身,化身為一個頭戴貝殼的羅剎童子,身披一道巨大的白色光盾。這吉祥的佛光保護著菩薩,免受邪靈的干擾。

這個牛尾洲位於南瞻部洲的北方,是羅剎族的居所¹。在這片土地上,矗立著壯麗巍峨的無量光蓮花宮內的大樂自生宮。它的宏偉和威嚴無與倫比。

連地獄之王閻羅王在這裡都顫抖恐懼;梵天都謹慎地退避三舍,魔王畢那夜迦更是完全避開這個地方。普通人根本無法也不敢接近這個可怕的地方。

然而,為了將所有眾生從苦海中拯救出來,觀世音菩薩決心造訪這片令人畏懼的土地。菩薩隱藏了自己的真身,化身為一個頭戴海螺殼冠的羅剎童子,周身環繞著一道巨大的白色光盾。這吉祥的佛光保護著菩薩,使他免受一切邪惡勢力的侵害。

當觀世音菩薩抵達牛尾洲的東門時,他被羅剎大臣熱查果頓發現了。

熱查果頓看著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模樣,感到非常困惑:「這個人是誰?如果是神,他看起來像個羅剎童子。但如果是羅剎,他周身卻環繞著吉祥的白光。

對大多數眾生來說,牛尾洲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方,僅僅聽到它就足以讓人不寒而慄,內心充滿恐懼。然而,這個陌生的孩子竟然敢來到這裡。他一定有什麼重要的目的。」

熱查果頓想不明白,也不知道這個孩子來這裡的目的,於是他問:

「奇怪的孩子,你從哪裡來?你來這裡做什麼?

牛尾洲是血腥的罪惡之海。
羅剎的飢餓比火焰更熾熱,
女羅剎的爪牙比水更長,
食肉羅剎的速度比風更快。

正如古老的諺語所說:
如果你的內心沒有承受無法忍受的痛苦,
就沒有必要溺水。
如果你沒有遭受巨大的不公正,
就沒有必要把你的財寶交給官員。

你,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,
你為什麼來到這個地方?
你從哪裡來?你的父母是誰?」

註解:
羅剎:八部鬼神之一。八部鬼神包括:乾闥婆鬼、畢舍遮鬼、布毒鬼、鬼、龍、臭餓鬼、夜叉和羅剎。

022_kge_content_image_2.png

熱查果頓問完後,眨了眨眼,等待回答。觀世音菩薩想了想,回答說:

「我名叫利益眾生慈悲子。我的父親是救度一切眾生的大菩薩¹,我的母親是空性明燈夫人²。今天早上,我從德慶谷來,要與貝瑪托欽大人商討要事。」

熱查果頓看著孩子,輕蔑地說:「如果有什麼重要的事,直接告訴我!」

觀世音菩薩平靜地回答:

「俗話說,『撒在草上的穀物長不出莊稼;播種在肥沃田地裡的種子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。』告訴你也沒用。請你通報一聲。我必須見貝瑪托欽上師。」

羅剎大臣看到孩子拒絕直接與他交談,勃然大怒:

「在我們羅剎王貝瑪托欽統治的王國裡,遠古時期,法律比雷霆更嚴厲,領土比天空更廣闊,力量比羅睺星³更兇猛。即使像你這樣的流浪孩子,甚至像我這樣的高級大臣,也常常無緣無故地受到懲罰。

然而,自從我們的新國王登基以來,人們逐漸培養了四種美德:空性、慈悲、勇敢與和平。每個人的行為都變得和諧,就像同一圖案剪裁的長袍或串在同一標準上的念珠。
但正如聖殿中不允許雜草生長一樣,在牛尾洲,我們也不能允許閒散的流浪者自由遊蕩。如果你想見我們的國王,你有朝拜寺廟的哈達嗎?你有供奉上師的供品嗎?或者你有帶給領主的禮物嗎?」

孩子聽了羅剎大臣的話,毫不猶豫地回答:

「我當然有禮物。我有三十種供品:
在教義領域,我有六字真言。
在道路領域,我有六波羅蜜。
在外在,我有六種客觀感官;
在內在,我有六種主觀意識;
在兩者之間,我有六種感官器官。
你認為這些作為覲見的供品足夠嗎?」

羅剎大臣看到孩子對他毫無畏懼地說話,反而散發出一股正義凜然的氣息。這讓他非常不悅,他回答說:

「如果你想朝拜神聖的扎日山,你需要一根九節藤杖!如果你想穿越嘉吾山谷,你至少要獻上銀錠。那麼告訴我,你所謂的禮物是大是小?」

孩子平靜地回答:
「它們既不算真正的大,也不算真正的小。

我的身體可能只有一把弓的長度,但它是珍貴的人身。它看起來很小,但如果你能理解它的價值,它就是今生和來世用之不竭的財富和食糧,是一顆能提供你想要的一切的罕見如意寶珠。然而,如果你不理解它的價值,它就會成為輪迴的沉石,被三毒所拖累。它是喜悅和痛苦的根源,只是一個污穢不淨的器皿。」

「好吧,你先在這裡等著,我去稟報國王,」羅剎大臣說。他無言以對孩子的回答,便離開進入宮殿向國王稟報。
長壽佛貝瑪托欽上師根據他人的需求化現不同的身形,以拯救眾生並傳播善行。為了教導和引導兇猛的羅剎,他化現出威嚴的身形來到牛尾洲,在這裡他被稱為貝瑪托欽上師。

此刻,他正坐在裝飾著金色飾品的寶座上,一個精緻的墊子上。他半閉著眼睛打坐,思考著佛法對人類的意義。雖然他完全了解外面發生的一切,包括熱查果頓和孩子之間的對話,但當熱查果頓進來時,他假裝不知道。他問:

「嘿,今天早上是誰在唱這麼難聽的歌,說些毫無意義的話?他想託付給別人什麼重要的事嗎?」

羅剎大臣心想:「有句話說,『國王坐在寶座上,銳利的眼睛看著四面八方;太陽在天空中移動,它的光芒照耀著世界;烏雲遮蔽天空,雨水滋潤大地。』照這個道理,國王已經知道一切了。但我還是要如實回答他的問題。」

他恭敬地回答:「震懾四方的偉大國王,在羅剎城德慶本莊查姆外城慈悲大殿的門口,有一個非人非魔的孩子。如果你說他不是神,他背後卻有一圈白光。如果你說他是神,他看起來又像個羅剎童子。他聲稱自己有利益眾生的重要使命,想向您稟報。」

註解:

救度者:指三世救度者,又稱三救度,即文殊菩薩、觀世音菩薩和金剛持。
空性:佛教術語,指「無自性」或「缺乏固有存在」的本質。
羅睺:古代印度占星術中的術語。在古代印度天文學中,「黃道」和「月球軌道」相交的降交點稱為羅睺,升交點稱為計都。與太陽、月亮、水星、金星、火星、木星和土星一起,被稱為「九曜」(Navagraha)。由於日食和月食發生在這兩個軌道相交的附近,羅睺也被稱為蝕神。在古代印度占星術中,羅睺被認為會影響人類的命運。
空性(梵文 Śūnyatā):佛教中的一個核心概念,表示一切現象都缺乏固有存在。

022_kge_content_image_3.png

神子受預言將拯救一切眾生

將拯救一切眾生的是神子敦巴噶瓦。五佛已對他的偉大作出預言,三世救度者(過去、現在和未來)已祝福他。
聽到這些話,偉大的上師貝瑪托特仁欣喜若狂,吟誦道:
「啊,多麼美妙,偉大的菩薩!
一位聞聲救苦的菩薩,
如同群星中最亮的月亮,
如同草原上的雪蓮。
一切佛陀的功德都在你身上顯現,
一切勝者的智慧都聚集在你身上。
願一切眾生脫離苦海,
到達幸福的彼岸。」
就這樣,慈悲的觀世音菩薩,看到貝瑪托特仁接受了十方諸佛的重託,便返回了普陀山。

神子降世的準備

在當月的第十天,舉行了一場神聖的空行勇士節日。貝瑪托特仁選擇這個吉祥的日子讓神子降臨人間。
貝瑪托特仁坐在名為「普法三摩地」的禪定狀態中,開始吟誦神聖的咒語。從他的頭頂,一道綠光出現,並分為兩束:

一束光進入了法界原始佛普賢王如來的心中。
另一束光進入了聖母蘭卡英楚瑪的心中。 從普賢王如來的胸口出現了一個五股綠色金剛杵,上面刻著音節「耶」。這個金剛杵飛入札松噶瓦精舍的樹林,進入了天王子德謝安雅的頭部,將他轉化為馬頭金剛,即馬頭忿怒神。
從蘭卡英楚瑪的胸口出現了一朵十六瓣的紅蓮,中心閃耀著音節「阿」。這朵蓮花飄入了天女居瑪德澤瑪的頭部,將她轉化為金剛亥母,即忿怒的女性神祇。

轉化後的馬頭金剛和金剛亥母隨後進入了深沉的禪定狀態,發出與所有佛陀心靈產生共鳴的和諧聲音。十方諸佛將他們的祝福凝聚成一個金剛十字杵。這個十字杵融化成火焰,進入了馬頭金剛的頭部,然後轉移到金剛亥母的子宮中。瞬間,一個光芒四射的孩子誕生了,他的出現給看到或聽到他的人帶來了歡樂和解脫。孩子安息在金剛亥母懷中的八瓣蓮花上。

神子的第一句話

孩子一出生,就吟誦了百字明咒,並唱了一首關於因果的歌:

「嗡嘛呢叭咪吽!
五如來,請作證。
願我和一切眾生獲得五佛的智慧。
要脫離六道輪迴,
必須皈依三寶。
要離開苦難的深淵,
必須培養慈悲心。
在這個世界上,無數眾生受苦:
強者害怕失去地位,
弱者遭受剝削,
強者因不完全的成功而受苦,
弱者遭受壓迫,
富人擔心失去財富,
窮人忍受飢餓和寒冷。

生命充滿痛苦,
死亡是不可避免的。
即使是勇者也只留下一堆黃土,
富人也空手而去。
最終,高低貴賤都走向相同的命運。

因此,世間的眾生啊,
不要魯莽!
領導者,不要顛倒因果。
強者不能欺壓弱者。
富人要實行慷慨,
所有人都要念誦佛陀的教誨。
勤奮和謹慎,成功就會到來。」

貝瑪托特仁召喚諸佛加持

在伽耶桑陀山上,偉大的上師貝瑪托特仁聽到了神子的歌聲,意識到加持和祝福的時刻已經到來。他也明白孩子需要諸佛的保護。

在深沉的禪定中,貝瑪托特仁吟誦著神聖的咒語,他的身體開始射出光芒:

一道白光從他的額頭到達了色究竟天毗盧遮那佛的心中,啟發了他。
一道藍光從他的胸口觸及了阿閦佛的心中,啟發了他。
一道黃光從他的肚臍到達了寶生佛的心中,啟發了他。
一道紅光從他的喉嚨啟發了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的心中。
一道綠光從他的下身到達了不空成就佛的心中,啟發了他。
在召喚他們的祝福時,貝瑪托特仁唱了一首歌來表達真理:

「嗡!五佛的智慧清除五毒。
從未生之境,發起大願。
五空行母的五種純淨元素,
從無色界降臨,為眾生服務。
凡人說:
『沒有教誨的老師,
無論多麼熟練,都無法贏得尊重。
違背誓言的弟子,
即使有再多的道歉,也無法彌補損害。
沒有支持的領導者,
即使擁有強大的力量,也無法指揮。
沒有禮貌的僕人,
即使有才能,也不能被信任。』
『沒有刀刃的武器,
無論劍柄多麼精美,都無法擊敗敵人。
沒有療效的藥物,
無論多麼甘甜,都無法治癒。
沒有肥料的土地,
無論播下多少種子,都無法結出莊稼。』
賜予力量和榮譽,
提供鋒利的武器和劍柄,
賜予保護性的藥物以治癒六道,
並傳授佛法以解脫眾生!」

聽到貝瑪托特仁的召喚,諸佛開始行動。

諸佛對神子的加持

毗盧遮那佛將一個金色的八輻輪送入神子的額頭,並唱道:
「嗡!法界智慧所生的勇士,
你的名字將是敦巴噶瓦(令聞者皆喜)。
願你征服四魔,
願遇見你的人永不墮入惡道,
願見到你的人到達淨土,
願聽到你聲音的人從罪孽中解脫。
你已接受法之加持。」

阿閦佛將一個五股藍色金剛杵送入孩子的胸口,說:
「這個金剛杵是三摩地的寶藏。
願你的心像金剛杵一樣堅不可摧,
願你粉碎一切解脫的障礙。
你已接受金剛杵之加持。」

諸佛的進一步祝福

寶生佛從他的肚臍發出金光,將其轉化為象徵一切佛陀功德的寶藏。這些寶藏進入了神子的肚臍,寶生佛說:

「願你戴上偉大的王冠,
你的地位高貴吉祥。
願你戴上耳環和項鍊,
你的名字聞名於世。
願你穿上這些珍貴的衣裳,
摧毀一切妖魔的力量。
你已接受寶藏之加持。」

阿彌陀佛從他的喉嚨送出一朵紅蓮進入神子的喉嚨,賜予他六十種美妙音調的祝福。他還將一個金色的五股金剛杵放在孩子的右手,宣告:

「這個金剛杵代表諸佛的誓言。
願你實現拯救一切眾生的承諾。
願你征服一切妖魔。
你已接受蓮花之加持。」

加持的完成

最後,不空成就佛將一個綠色的十字杵送入神子的下身,象徵著在一切事業中無限的力量和成功。他還將一個白銀鈴放在孩子的左手,代表一切佛陀事業的自然圓滿。不空成就佛宣告:

「你是佛陀事業的化身。
從和平與慈悲的雲朵中,
智慧的閃電火花閃耀而出,
粉碎業力障礙的山脈。」

貪圖財富的老師,
必須以智者的教誨來降伏。
傲慢自大的統治者,
必須以因果法則來降伏。
自誇自大的女人,
必須以災難來降伏。

金剛武器放在你的手中,
你的心遍及法界和金剛界,
菩薩的慈悲聚集在你心中。
願你自然地完成擊敗一切敵人的工作。

神子敦巴噶瓦,
你已接受事業之加持。

五佛完成加持後,忿怒明王和其他神聖眾生又賜予神子敦巴噶瓦四種額外的加持。
從那一刻起,敦巴噶瓦就擁有了無與倫比的美德和無量的祝福。他註定要保護弱者,壓制壓迫者,引導黑髮藏人。白天,他將作為一名勇猛的戰士,降伏妖魔;夜晚,他將作為一名慈悲的老師,解脫眾生。

這位非凡的神子,一位睿智的統治者和一位強大的保護者,現在已經完全準備好降臨到人間,完成他拯救一切眾生的使命。

註解:

五佛:指循序而生的黃佛、紅色的無量光佛、綠色的成就佛、白色的不動佛和藍色的不動佛。在金剛乘中,他們被稱為五方佛。
授記:佛教術語,意為「預言」或「指定」,是佛教經典的十二部分之一。它涉及佛陀預測弟子的未來轉世、開悟、淨土、名字和壽命。
加持:佛教術語,通常指佛陀的力量幫助和保護眾生。在金剛乘中,它被解釋為毗盧遮那佛和眾生之間的相互回應。「加」指的是毗盧遮那佛對眾生的大慈悲,「持」指的是眾生接受這種幫助的能力。
空行:女性神祇;勇父:男性神祇,空行的配偶。
三昧:梵文術語的音譯,意為「專注」、「正定」或「平等」。它指的是停止散亂的念頭,將心清晰而穩定地集中在一個對象上,避免昏沉或分心。它是佛教修行的方法之一。
梵文咒語中的音節:在梵文咒語中,常見的三個音節是「嗡」、「阿」和「吽」,代表身、語、意。其中,「嗡」象徵著身,「阿」象徵著語,「吽」象徵著意。
馬頭明王:一種護法神。
金剛亥母:一位女性神祇。
因果:基於佛教「未作不得生,已作不失亡」的理論,認為一切現象都有原因和相應的結果。「善因」導致「善果」,「惡因」導致「惡果」。
三寶:佛教術語。梵文術語翻譯為:佛教中的「三寶」是佛、法、僧。「佛」指的是釋迦牟尼佛;「法」指的是佛教教義;「僧」指的是繼承和傳播這些教義的佛教僧團。
喪葬儀式:指用黑色犛牛繩子捆綁死者的屍體,並送去天葬或水葬。
灌頂:金剛乘佛教傳授教義的儀式。
五毒:在佛教經典中,它們是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。
五聖智:相當於五方佛。
五行:在佛教經典中,指的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和禪定的修行。在《涅槃經》中,它們也指聖行、淨行、天行、嬰兒行和病行。
五天女:五佛部的五位空行母。空行母是女性神祇。
黃霍爾:指居住在藏區北部地區的古代遊牧部落。
有形無形:佛教用語,指有形和無形的敵人。
忿怒明王:一種護法神。
四種灌頂:即寶瓶灌頂、秘密灌頂、智慧灌頂和文字灌頂,是佛教儀式的一部分。

bottom of page